| 成语 | 解释 | 
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有约在先 | 已经约定好了。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生龙活虎 |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。形容活泼矫健;富有生气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香草美人 |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昂首挺胸 | 昂:仰;抬起;挺胸:挺起胸膛。仰着头;挺起胸膛。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不三不四 | 不像这也不像那。即不像样子;不伦不类。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饿虎吞羊 |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。比喻迅猛贪婪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目不忍见 |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。同“目不忍视”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贫贱不能移 | 不会因生活贫困,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雄心壮志 | 伟大的理想;宏伟的志愿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以毒攻毒 | 攻:治。用毒药治病毒。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欺善怕恶 | 欺侮善良者,惧怕凶恶者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女扮男装 | 女子穿上男装,打扮成男子的模样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死对头 |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交臂历指 | 交臂:两手反缚;历指:古代拶指的刑罚。象罪犯两手反缚、受拶指的刑罚一般。形容痛苦万状,毫无自由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断织劝学 |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,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。后比喻劝勉学习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战战业业 | 戒慎畏惧貌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有求必应 | 只要有人请求;就一定答应。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;好说话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通时合变 | 同“通权达变”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爱毛反裘 | 古时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视根本,轻重倒置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不合时宜 | 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过门不入 |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。形容忠于职守,公而忘私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凌云之志 | 凌云:高入云霄的志气。形容远大的志向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刮目相看 | 去掉旧的看法;用新眼光看待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唯利是图 |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。惟:只有;惟独;图:贪图;追求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耳聪目明 | 聪:听觉灵敏。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阴阳怪气 | 形容态度怪癖,冷言冷语,不可捉摸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拼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 | 剐:古代酷刑,割肉。比喻再难的事,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师严道尊 | 为师之道要尊贵、庄严。《礼记 学记》: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宋 韩淲《涧泉日记》:“郑康成事马融,三年不得见,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……汉之师道尊严如此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