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成语 | 解释 | 
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躲躲闪闪 | 躲避闪开,以免遇到某些情况。亦形容遮遮盖盖,支支吾吾,不坦率,不直爽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不可多得 | 得:得到;获得。不能得到很多。形容非常稀少;很难得到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经文纬武 | 治理国家的本领,文的武的都具备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披肝沥胆 | 披:披露;沥:滴下。露出肝脏;滴出胆汁。比喻真心对待;倾吐心里话。也形容十分忠诚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所作所为 |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。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以小见大 |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;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;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尾生之信 | 尾生: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,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约,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穷家富路 | 指居家应节俭,出门则要多带盘缠,免遭困窘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炙手可热 | 炙:烤。热得烫手。比喻气焰盛;权势大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陈言务去 |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。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牛口之下 | 借指卑下的地位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故步不离 | 故步:旧的步法。比喻因循守旧,安于现状,不求上进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 |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,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。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了极点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春山如笑 |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指天誓日 | 指着苍天;对着太阳发誓。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敷衍了事 | 敷衍:将就应付;不认真。了:了结。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。指做事不认真;缺乏责任心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气象万千 | 气象:景象;万千:泛指极多。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绊脚石 | 绊脚的石头,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作壁上观 | 壁:壁垒;营寨周围的高墙。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。比喻从旁观望;置身事外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吴下阿蒙 | 吴下:现江苏长江以南;阿蒙:指吕蒙。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。比喻人学识尚浅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不能自拔 | 拔:摆脱。不能将自己拔出来。指陷进很深的境地;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三三两两 |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数不多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十恶不赦 | 十恶: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。指罪恶极大;不可饶恕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大开方便之门 | 给予极大的方便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令人满意 |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茕茕孑立 | 孤独无依的样子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兵微将寡 | 微、寡:少。兵少将也不多。形容力量薄弱。 | 
				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通俗易懂 |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。 |